详情
我们有个家,叫工地-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
浏览量:
我对工地最初的印象是离别。那时我们施工处一对小夫妻新婚伊始,丈夫就到了工地,妻子刚刚到幼儿园任教,经常将眼睛哭得像桃子一样,引来孩儿们善意的笑趣,这也成为一桩轶事在职工之间流传开来。
对工地最深的印象是山区。在部队时,我们也是搞国家基本建设的,部队的工地往往在偏僻乡村,出入不便,环境简陋。那时候工地和家是遥远的,不止是地理的距离,还有心灵的遥远。
我去过的第一个工地在辽宁海城,虽说是县城,但是路上行人稀少,连队驻扎在一个村子里,我跟着放电影的汽车在暮色里远远看见工地的点点灯火,家的感觉立时袭来。
真正到工地生活,是2000年7月。公司承接了潭邵高速公路k4647段的建设,因为地处两县交界处,进场的道路比较复杂,我们勘察线路的第一天就碰到大雨,因为下雨路滑,车无法进入工地,我们踩着两公里的泥泞路,才到达施工现场。项目住所和办事处租在一户姓丁的人家,小小的院落隐藏于拥挤的乡间,却大气、干净、整洁,这里是家,是办公场所,也是我们奉献青春与汗水的地方。
时隔十二载,我又来到了工地。项目地处省城市郊岳麓区,漂亮的板房,温馨的院落,办公电脑化,生活自动化,职工学习网络化,这些都让工地之家变得更有意义,更为温馨。
记得老师讲过老一辈人修筑坦赞铁路的故事,想起我们公司援建约旦之路,很多工人几年都没有回家,生活在离家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我想,如果没有为建筑事业奉献的精神,没有为肩上责任的坚守,没有把工地当作家的信念,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
如今,标准化建设已将工地打造得更像一个“家”。但我们更应心存一份信念、一份坚定,共建家的美好的明天!
下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