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贵铝会战 二十三冶首战告捷-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
浏览量:
1979年春天,刚组建不久的第二十三冶金建设公司承接了贵州铝厂八万吨电解铝炭素工程项目建设,几个月之后他们便开始了“挺进大西南”的“大会战”。作为我国22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与日本签订的“铝电解成套设备引进合同”所引进的项目,该工程自然备受瞩目。
参加建设的施工单位众多。二十三冶抽兵调甲,由时任二十三冶副总经理的陈继荣担任二十三冶贵铝指挥组组长,并组织了骨干力量,前往贵铝前线会战。根据二十三冶贵铝指挥组的安排,一公司负责该项目阴极系统施工,二公司负责阳极系统施工。然而工程还没开始,二公司就被告知阳极系统工程工期由22个月压缩到17个月,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项目情况比预期复杂得多”,由于该项目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溶蚀丘陵地带,地质情况复杂。不说实现安营扎寨、三通一平有多不容易,单是阳极工程所需的4000余吨金属结构,就堪比“蜀道之难”了。这些金属结构若全部现场制作,需5000多平米铆焊棚、500多名铆焊工人,即使不考虑200多万元的耗费,贵铝现场的场地也根本不够。“这可如何是好?”项目指挥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那一天,他们的灯光一直持续到东方现出鱼肚白。
第二天,二十三冶贵铝指挥组决定,将基础工程先干完,金属结构制作先“放”一边。由于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基础施工的进度飞快,但建设方和日本专家却急坏了。他们一脸严肃地找到陈继荣:“你们是怎么搞的,开工这么久了可是钢结构制作没半点动作?”“不要急,等再过一两个月,你们天天得表扬我。” 陈继荣信心满满地卖起了关子。
终于,等到基础工程干得差不多的时候,陈继荣“神秘”地往湖南打了个电话。不日,一节节装满大型钢结构构件的火车皮经湘黔线抵达了贵阳。原来是项目部经过权衡,决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阴级部分的钢结构由一公司钢结构基地制作,阳极部分的钢结构放在二公司工业设备厂制作。这样一来,不但加快了进度,节约了资金,而且因为是工厂化生产,所有构件制作精度高、质量好。据后来了解,焙烧工段984吨钢结构在最后安装环节没有一处动过割刀。这时,建设方和日本专家果然向二十三冶人竖起了大拇指:“用人少、有步骤、质量好、信誉好!”
在随后的设备安装中,二十三冶人又让日本专家刮目相看。比如说后料仓的安装,日方一直坚持用75t汽车吊吊装。按照这个方案,工期为135天,需用到大型吊装设备,安装费用27.4万元。陈继荣他们却“暗中”制定了另一套方案,“当然刚开始我们也没多大把握”,然而经过55天的精心施工,当那些庞然大物被他们用空气顶升法安全地顶上去的时候,日本专家又惊讶得睁大了双眼,尤其是安装费用仅用了6.4万元。
在施工过程中,二十三冶人本着为国争光的高度责任感,集中力量于1980年抢出了厂房基础工程和主体厂房吊装工程,又在1981年上半年拿下了设备安装工程。1981年9月,阳极系统组装车间提前两个月试车交工,组装工段只用了五个月就竣工投产。法国gel公司专家佩服地说:“五个月完成组装车间任务,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日本轻金属工会参观阳极系统后说:“阳极系统的进展情况,我们看来是个奇迹”。
随着阴极阳极系统的完美竣工,一场“漂亮仗”留名青史。受到了这么多外国专家的夸奖与赞叹,二十三冶因此一炮打响。二十三冶也从此开始,走上了“炭素专业户”的康庄大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