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浅议企业廉洁风险及其防控-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
浏览量:
廉洁风险防控是风险管理体系的分支和组成部分,重点是防范职务权力运作过程中隐藏的腐败、违纪违规的风险。在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疑虑:分析罗列的数据、对风险的描述、整改和防范等有何意义?现实的防控效果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廉洁风险防控试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廉洁风险存在于管理流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廉洁风险是在管理流程中普遍存在,还是只隐藏于某些关注度不够的领域?对于企业来说,运营管理各方面都涉及廉洁风险。区别在于,某些领域或某些环节,廉洁风险尚未暴露,或是没有造成显性的损失,因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易被忽视。要做好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廉洁风险防控人员必须具备高度敏锐的“风险眼”,不仅要控制好“显性”的廉洁风险,更要识别并控制好“隐性”的廉洁风险。
二、廉洁风险防控关键在于正确地剖析运行权力
廉洁风险防控第一步是梳权、确权,能否理清权力运行的秩序,直接决定风险点的查找是否全面准确。而要有效把握权力的运行流程,必须学会看懂业务流程图、编写流程图。在此基础上,找准业务流程中权力运行的节点、涉及的岗位、运行的层级和方向,弄清楚责任与权力的对等关系和内容。
对于风险点的查找分析,应遵循可能性后果分析、构成原因分析的原则,将业务流程中的某条信息,放置于已经发生的廉洁风险事件的背景中进行描述,以增强问题整改纠正阶段的针对性。因为廉洁风险点并不一定会发生廉洁风险事件,但已发生的廉洁风险事件必然存在廉洁风险点。
三、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岗位职责、流程和人员发生廉洁风险的概率极低,基本不存在廉洁风险。廉洁风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腐败风险。像“我们部门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教育管理措施紧,基本不存在廉洁风险点”这样的说法,就是片面地将廉洁风险与腐败渎职划等号。在与廉洁风险防控试点单位交流过程中,有的单位提到,风险点查找的重点在于定义透彻全面的风险“属性”,不能把廉洁风险仅仅看成是由于人的因素产生的,否则对于甄别风险就存在一定难度。
误区二:资金岗位、涉及资金(现金)的岗位才会有廉洁风险。财务管理、资金运作的岗位和流程是廉洁风险查找的重点,但若认为是廉洁风险查找的唯一领域,则大谬不然。的确,财务系统某些流程和岗位涉及资金管理,由于其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较其他类别更加直观,需要我们更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但在没有涉及资金岗位或流程中,如财务系统的报告和信息披露,其实同样存在不可小觑的廉洁风险。
误区三:思想道德风险等同于廉洁风险。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廉洁风险防范实施方案已经对廉洁风险的类别有了明确定义,即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体制机制、思想道德和外部环境五类廉洁风险。我们所查找的思想道德类别的廉洁风险点,大多属于通用性的风险描述,适用于其他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中所查找的廉洁风险。例如招标采购风险点查找过程中,“由于个人道德品质不高,缺乏岗位廉洁教育,有可能利用职权便利为他人提供便利而获得好处。这一风险类别为思想道德风险,这样的描述适用于财务资金管理、安全管理、人事任用等重要的管理流程。
然而,思想道德风险不等同于廉洁风险,它只是风险表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和类别属性。在分析招标采购风险中,同样存在内部招标采购对潜在投标人的信息保护责权不清,信息登记和监督职权不相分离,导致潜在投标单位的信息泄露的风险。这条风险属于制度机制风险,需要在流程设计和权责方面予以改进,同属于招标采购廉洁风险的一部分。由此,将思想道德风险等同于廉洁风险过于片面。
误区四:将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模式照搬到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中。内控主要是利用企业的内部分工而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控工作的操作程序目前已较成熟,自评价、自评价底稿复核、现场访谈、内控抽查、形成报告等操作环节都有严谨的工作标准、内容和表单。而廉洁风险防控不仅在操作程序上有区别,单就其风险侧重的表现形式就大不相同。廉洁风险所针对的是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管理环节,内控管理则侧重经济活动,注重职责分工的相互制约。
误区五: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成果体现在表单中,对于实际的风险防控作用不大,还会增加实际工作量。在埃森哲中国区合伙人级经理课上,曾介绍过一个国内的咨询案例,案例中的项目在前期风险评级是红色等级,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风险评级已经汇报到中国区总裁层级,高层立即逐级指示要求对该项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风险对策,把所有可能的风险点都逐一分析,直到从风险红色级别一直降低到绿色。如果我们的廉洁风控,能做到对施工企业的全业务流程予以实时监控,及时作出风险评级、预警、提示、揭露,将很多风险控制在可能范围内,风险的可预见性才发挥到极致。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