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母亲的美好-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
浏览量:
时光飞逝,我印象中那个个子有点高、声音清脆、办事利落、透着时尚气息的自然卷发的母亲,在岁月的洗礼中,个子变矮了,声音低沉了,行动变慢了,银丝也悄悄爬上了额头和鬓角。如果说还有什么没变的,那就是母亲那好学、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孩子们永不变的爱。
母亲排行老幺,因外公过世早,她小学三年级后就辍学帮外婆干农活、料理家务了。母亲至今都为自己读书甚少而感到遗憾,也许是对知识的渴求,她特别喜欢阅读,见什么读什么。那时的农村,书籍报刊极少,母亲就看我的语文课本,还让我教她拼写、释义。后来母亲在村办的鞭炮厂做事,每月有了一些收入,有一天,她拿着一个“报夹”回家了,开心地说:“以后有《株洲日报》看咯!”从那之后,母亲便一直坚持读报,即便现在六十多岁了,也从未停止。母亲看报,我也跟着一起看,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家庭作业、料理完家务,然后一头扎到报纸里。长时间的读报,把我这个原本一无所知的农村女孩带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给我枯燥单调的生活抹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
母亲1972年嫁给父亲,当时他们所在的村子远离城镇,交通不便。1979年以后,大家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劳动中去。母亲除了料理所有的家务、照料我们三姐妹外,还和父亲一起起早摸黑,做板砖、挑担子。后来,村上办了集体企业鞭炮厂,母亲就向村里申请了一份“糊筒口”的工作。白天,她在厂里干活,晚上还会把鞭炮的半成品带回来,带着我们姐妹加晚班。煤油灯下,母亲一边给我们讲着故事,一边干着活,我们姐妹你追我赶,总能提前完成任务。有了母亲的故事相伴,挑灯干活也成了我们温馨的回忆。
父母的勤劳,再加上我们姐妹的相助,日子慢慢地有了一点起色,开始偶尔有新衣服穿了。那时有钱人家是买好布料,请裁缝师傅上门。母亲深知我们没能力请师父上门,她就自学缝纫技术,不懂就向我的大表姐讨教,同时花了两个月“糊筒口”的收入买回来一台华南牌缝纫机。到了第二年的春末夏初,母亲的缝纫手艺终于开花结果了,给我做了两件长袖衬衣:一件是“鱼口袖”的粉红色衬衣,另一件是镶荷叶边带荷叶领的碎花衬衣。这两件时尚漂亮的衬衣让我开心了很久很久。后来,母亲就一直用这台缝纫机给我们缝新衣服、改旧衣服。直到后来买成衣了,这台缝纫机才退休。现在每逢看到这台机器,眼前就浮现出母亲脚踩踏板,左手往前送布条,右手压布条,机针飞快跳跃的情景……
现在母亲年纪大了,无法给我们讲故事、缝新衣了,但她仍用她独有的方式爱着我们:尽心照顾小妹,默默承受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不到万不得已不打我们电话,说是让我们安心工作;回家看望他们,给她一点零花钱,也总是推让,可背地里一分钱恨不得当两分钱来花……再艰再难,母亲从不畏惧,用她的乐观和坚强带领着我们一路前行;再苦再累,母亲从不抱怨,用她的勤劳和智慧为我们带来温馨和美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