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  |  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的人才招聘  |  新闻中心  |  联系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  |  网站地图
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央企入湘,我省经济借梯登高-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

浏览量

登载于2011年12月28日《三湘都市报》a6版

 

        9月底,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长沙中电软件园项目首期建设完成,这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一开园,立马吸引了包括富士康在内的122家企业落户。

        12月中旬,国电湖南宝庆煤电有限公司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宝庆电厂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截至目前,该项目一直运行平稳,已发电3.3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我省电力紧张局面。

        事实上,这些只是入湘央企的一部分。

        2005年,我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战略举措。截至目前,已有69家中央企业与我省企业成功对接,实施合作项目242个,已到位资金1810亿元。央企入湘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攀央企“高枝”,企业起死回生

        作为我省与央企对接的第一个项目,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与央企对接的成功示范。

        2006年7月,省政府与中国五矿签署协议,引进中国五矿作为战略投资者,对二十三冶进行并购重组。对一家拖欠员工工资长达9个月的企业来说,与央企合作,究竟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当时谁也说不准。但目前的情况是:与中国五矿“牵手”5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倍多,利润增长18.9倍。

        并购重组以来,中国五矿向二十三冶注入流动资金30亿元以上。利用中国五矿的业务协同平台,二十三冶与中国五矿旗下的邯邢矿业、鲁中矿业、五矿浦东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跟随中国五矿国际化步伐,二十三冶还大步“走出去”,海外业务由最初的每年几千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近10亿元,占到整个公司建安业务的16%,并初步形成了东非、中亚、南亚、东欧四个区域性市场。

        如今,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则平这样形容二十三冶与中国五矿的对接合作:“是攀上了高枝,二十三冶才跑上了通往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下一个5年,将在高速路上一路前行。”

        事实上,在我省,像二十三冶这样“攀上高枝”跨步前进的企业不在少数。湖南湘维有限公司、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都借力央企,无论是企业经济规模,还是经济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嫁央企豪门,新兴产业升级

        央企,就像一个有着10万亿雄厚资本的“豪门望族”,而我省本土企业更像一个“小家碧玉”,“小家碧玉”嫁入“豪门望族”,除了自己“衣食无忧”外,还能给娘家带来什么呢?

        资金,肯定必不可少。不过,我省并没有简单地将目光放在承接资金上,而是考虑如何用资金助推湖南产业升级。

        成立于2008年的招商湘江,目前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湘江产业投资两期基金共投资项目36个,投资金额近23亿元,带动其他项目投资近120亿元。

        “招商湘江”管理团队先后管理投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南传媒、博云新材、唐人神、黑金时代等几十个项目。目前,招商湘江共募集资金近32亿元,已向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我省优势和特色产业累计投资近18亿元,为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何钱生钱,推进湖南产业升级,招商湘江无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当然,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比如湘投控股。近年来,湘投控股与央企进行了多个项目的对接合作,在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和央企对接,保证能源供应

        在与央企的对接合作下,单个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资金得到保障,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我省的经济实力,但央企入湘给我省带来的改变远不止如此。

        比如在能源方面。对于缺煤少电的湖南来说,能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但在中国国电集团入湘后,我省煤电产业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建设宝庆电厂,利用邵阳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就地发电,变传统模式下的“运煤”为直接“送电”,不仅优化全省的电源布局,而且有利于改变湘西南纯水电电源布局不合理的现状。

        据悉,自12月该公司“煤电一体化”项目——宝庆电厂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以来,一直运行平稳,基本处于满负荷发电状态,截至目前已发电3.3亿千瓦时。而该厂2号机组预计明年3月份将正式投产。两台机组同时发电后,该厂年发电量将达60亿千瓦时,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供应。

        同样为我省工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还有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的千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自1989年以来,长炼原油加工能力一直维持在年400万吨左右。2007年中国石化和省政府签订协议,促进了投资57亿元的千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进程。

        10月18日,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长岭炼油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年产达800万吨。此项目的建成将满足我省“十二五”期间的成品油需求。

 

 

    背景新闻

    央企备受各地政府青睐

        国企改革专家周放生认为,新一轮的央企与地方政府的“联盟活动”开始于金融危机之后。在金融危机中,一些中小型企业倒闭,外资企业纷纷撤离,央企在此时显示了它的抗风险能力和责任担当,这使得地方政府对央企的热情愈加热烈。合作形式也由过去的以企业单兵作战为主,逐步向政府推动、规模化推进为主。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央地合作进入新时代:中央对央企扩大规模、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的战略要求,被地方政府看作引进央企、调整地方产业结构的良机,央地合作已由过去单一引进资金、项目,转为不断向全方位战略合作发展。

        在不少地方政府眼里,央企的优势从来就无可比拟,无论从规模、技术,还是资本、人才等各方面,央企的优势都得天独厚;在基础产业上,民营企业更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央企更肩负着国家支撑国民经济及基础产业布局、调整的重任。同时,央企的高履约性也是地方政府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
>
>
央企入湘,我省经济借梯登高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