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关于当前我国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凯发k8娱乐官网入口
浏览量:
一、 关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对于当前我国总体的经济形势判断,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谨慎乐观。说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经过33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gdp达39.8万元(按照2010年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约6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咨询公司环球通视的数据显示: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从1990年的3%迅速增加到2010的19.8%,高于美国的19.4%,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制造大国。
(二)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同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推进,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为时点)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66亿人,占总人口的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毫无疑问,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化率事实上超过了50%。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形成。第一,微观经济主体中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占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69.3%,非国有经济占七成,表明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已经多元化。第二,我国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市场体系基本形成,资源主要依靠市场配置,并与国际市场形成高度关联的统一市场,2010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接近2010年gdp的50%。第三,与国际接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基本建立,中央政府可以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调控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以上三个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具备了内生的发展动力,已经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只要我们不折腾,不严重偏离方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势不可挡,不可能急刹车而陷入停滞。
说谨慎,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的隐患很多。其中最大的隐患是我国经济结构局部失衡引起的经济泡沫。泡沫不可能完全杜绝,但要防止其自行膨胀而破裂,要不断在泡沫形成过程中抑制其发展,防止它过分膨胀,这样经济才不会硬着陆,才能实现软着陆。目前我国经济泡沫主要有两个:
(一)房地产泡沫。房地产等行业过度发展导致投资结构的失衡。根据历年的情况统计,房地产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大,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总贡献率27.5%,其中直接贡献率11.6%,间接贡献率15.9%。2010年房地产投资5.75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7%。而且房地产影响钢铁、有色、建材、机械、化工、家电等多个行业。由于近几年我国局部地区房地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在刺激了非理性的投资需求和透支刚性需求后,很大一部分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开始泡沫化,价格虚高,商住房总存量和结构已经超过目前实际居住使用需求。
(二)汽车泡沫。与西方国家汽车销售量走下坡路相比,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达到1806万辆,同2009年相比,增幅达32.37%,甚至超过了美国“历史最高水平”。让人难以置信的是,1800多万辆的巨大产销量,仍不能满足我国许多汽车企业的愿望,他们对下一个5年计划纷纷摩拳擦掌志在必得,其目标总产量已经逾越4000万辆的产能,高于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所提出的3124万辆的目标。
汽车的泡沫不仅体现在汽车的产能上,而且体现在普及汽车作为一般民众的交通工具给道路、环境、能源需求带来的巨大压力上,其低效率也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目前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城市的承受能力,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出台的汽车“限购令”即可见一斑。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远超过日本的7500万辆的保有量,仅次于美国(2.5亿辆)。按照去年增加的1500万辆民用汽车一年至少增加1500万吨的汽油消耗量,如果我国也达到美国的汽车保有量水平,石油的价格预期将会更高,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会更大,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二、 关于今后我国增长的引擎
(一)内需:继续推进城市化率的提高,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城市化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市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主要创造需求。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市化战略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时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城市化可以引发消费需求,培育高消费群体;城市化可以刺激投资需求,扩大民间投资;城市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经济的服务化,壮大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城市化有利于实现安居乐业,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会给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需求。而房地产业不仅对于实体经济中一大批产业举足轻重,而且对金融业稳定和消费结构升级发展极为关键。因此,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成为我国巨大潜在内需的引擎。
(二)外需:培育我国经济综合核心竞争力,从世界工厂变成集技术、研究、产业服务、生产于一体的世界经济中心。
当前世界经济总规模是65万亿美元,我国的gdp规模所占比例不到10%,而中国人口的比例占到世界20%,所以世界经济还有广阔的市场,我国完全能够而且应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三、关于我国核心竞争力
(一)目前拥有的核心竞争力
1、政治稳定。一个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甚至是必要条件的是政治稳定。尤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各地区条件差异极为悬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政治稳定是第一位的。
2、巨大的国内市场。2010年我国国内市场规模估计超过2万亿美元(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远远超出中国的出口总额,我国的巨大市场给外国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3、基础设施好、供应配套齐全。瑞士信贷的一项报告认为:如果跨国公司要从中国搬迁到其他国家,成本会非常高昂,因为相比任何发展中的国家,中国有着非常完善的供应商网络和货运基础设施。
4、劳动力综合优势。劳动力成本通常占制造业总支出的200%,尽管中国目前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与墨西哥基本持平,而且因土地、环保、员工福利等诸多原因,“中国制造”的劳动力成本还在呈现上升趋势,但以目前我国劳动力的性价比,我国劳动力还是具有成本优势。何况“中国制造”也有向内陆低成本地区转移的趋势。
正是因为以上核心竞争力,尽管受到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今年1—4月国际贸易的结果还是较令人满意。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00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8.5%。其中出口5553亿美元,增长27.4%;进口5450.2亿美元,增长29.6%。累计贸易顺差102.8亿美元,减少32.8%。
(二)目前缺乏的核心竞争力
1、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在人力资源总量上,中国依靠人口众多的优势,在g20国家中排名稳居第一,并远远领先其他国家。这得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但更能反映一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却连续五年排在第18位,指数值仅为美国的1/12,日本的1/10,差距非常大。人力资源素质指数反映了本科学历以上人才、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所占的比重。20042008年,美国、日本一直高居人力资本构成指数的冠亚军,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是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在教育与健康方面,我国的教育与健康指数在2008年为0.453,在g20中排名第14名,较2004年提升了2位,进步比较明显,但与欧盟国家的差距依然十分巨大。我国在高等教育入学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和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比例的指标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劣势,与我国大国地位不相符合。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指数一直排在第4位,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但指数值却不及欧盟的1/10,也只有美国的1/3,差距很大。
2、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集中表现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滞后。要加快从欠发达国家步入发达国家的步伐,我国必须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尽管我国在生物、航天和信息等一些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从总体上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科技专家参照国际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选用12项核心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第28位。
在gdp高增长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国民经济的脆弱性,国民经济的依附度越来越高,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目前我国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是向国外支付的专利费。有专家指出,需要高度关注我国的“有出口无产业”现象。我国出口总数虽多,但属于高附加值的民族产业却凤毛麟角。总体看出口量大、出口产品多,但高附加值的产品大多是外资企业或外资控股企业,由此创造的贸易利润也大多是外方的,在光鲜的出口数字和庞大的gdp下并没有形成我国的产业支柱。
四、 经济政策建议
(一)减少经济中的泡沫,调整投资结构。
利用税收政策调整和减少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水利、公路、轨道交通、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先进装备制造业、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教育文化的投入,弥补因房地产开发、汽车等行业规模收缩后造成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减少,同时为我国经济复苏和下一步经济的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减少政策障碍,继续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率虽然从1978年的不到20%上升到2010年的49.68%左右,但相对于国际上人均gdp4000美元发展水平时,我国城市化率偏低,而且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在80%以上,相比差距更加明显。我国应当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做好土地流转,建立全国统一的保障体制,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三)培育国家核心竞争能力,逐步形成大国型经济发展模式。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应该长期坚持。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进出口额的盲目增长,今后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增加我国急需的产品、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的增大,将经济对外依存度逐步控制在3040%之间,这种类似美国的大国型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增强我国经济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低水平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带来的环境保护、其他国家贸易保护等各种问题。
五、 关于经济政策制定的原则
(一)政策制定的对外原则: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二)政策制定的对内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三)提倡中庸经济学,经济政策制定要不左不右。客观,不主观。不折腾,不大起大落,不急不慢。不过分集中,不过分分散。留有余地,可进可退。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