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最终目的是在保证企业发展方向的同时,提升广大干部员工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以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中的建立,许多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加强和改进。但从整体情况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必须积极主动地寻求、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
我们一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对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是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有效开展,最重要的是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作用的发挥,说到底也就是看他如何激发和引导被教育对象。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是企业各项工作的主体。和谐企业建设不只是靠少数人的努力就能实现,全体员工才是这项伟大工程真正的实施主体。
在当前员工主体意识显著增强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
二、科学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对象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了解工作对象,正确对待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由于受环境、教育、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对象。
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工作对象的具体特点和需要因人施教。“一刀切”、“一锅煮”等千篇一律的教育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当前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趋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把握不同工作对象的具体特点和思想规律。
三、消除思想政治工作务虚做法
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认识误区的原因很多,有些是企业领导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贬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认为企业的任务就是抓好生产经营,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有些是政工人员无心思想政治工作,或者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只能靠务虚来进行“遮丑”,来应付领导安排和要求。特别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长时期、经常性的工作,其工作效果是隐性的,不像生产经营的工作效果那样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务虚”观点颇有市场。
思想政治工作务虚的产生与一些企业领导的认识有着一定的联系。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大、任务重,因此企业领导往往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并认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是第一位的,而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像生产经营工作那样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
事实上,和谐国企的建立不仅仅需要物质财富的增长,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引导和服务的作用,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去引导员工、凝聚员工。企业内部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方面的,还包括干部员工思想上的变化和问题,这单单用经济、行政的手段是无法解决的。况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需要具体的行动,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向广大干部员工进行宣传解释和加油鼓劲。
为此,企业要在务实上下工夫,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真抓实干。
1、企业领导层不能只在口头上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运行机制;要有目标、定规划、定职责、搞考核,把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一级级分解,做到层层有职责、级级有考核。同时,要切实做到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并做到访实情、做实事、求实效,消除“假、大、空”现象。
2、就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地产生感情,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对工作要有一定的奉献意识和献身精神。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做到“打铁必先自身硬”。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沉下身去,深入基层,在切实了解员工思想动态的同时,发挥人格的力量引导员工,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并在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使基层逐步形成和谐的小环境。
3、企业要确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当前建设和谐企业的进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通过物质和精神、目标、岗位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引导功能,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氛围,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在企业内部发扬民主,积极创造民主管理、民主生产和民主经营氛围,培养员工的民主意识,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企业决策和企业监督,以激励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四是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切实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