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每个企业都面临众多的风险因素,正是因为各种风险的存在,作为防范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也被提高了管理难度。正因如此,2008年6月,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出台,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意义深远。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施工过程中变化因素较多。随着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实行,以及建筑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提高对工程项目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尽快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形成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和有效的工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并通过运行、考核、评价、反馈的动态过程,对内部控制进行不断的改善与优化,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与工程项目控制能力的提高,提升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整体质量,使内部控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建立完整内部控制体系,明确控制关键点。
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需要通过设立、运行、评价、修订、再运行等环节的多次反复,才能不断完善,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细化控制关键点,但以下几点必不可少:一是在项目开工前期,项目管理者必须组织编制项目策划书,明确项目管理要求和效益目标。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以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为4条主线分别制定控制关键点。三是在项目施工过程及竣工后,项目管理者必须组织预结算人员编制过程结算与竣工结算报告,确保结算对审工作按规定时间完成,并做好预结算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地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合同风险、资金风险、成本风险、采购风险和分包风险。分析了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后,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措施,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加强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完善处罚机制。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要按节点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考核评价,主动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偏差,当实际值与目标值偏离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要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检查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修改制度上的缺陷。要建立有效的责任制约追究制度,要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严格处理,才能达到内部控制应有的效果。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使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完善与优化,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加强以及企业价值的提高等奠定基础。
|